新县旅游带你走进徽派古村落丁李湾

2020-08-22


新县八里畈镇神留桥村丁李湾古村落坐落于青山绿水间,历史悠久,钟灵毓秀。据石刻记录可追溯至元朝大德十一年(公元1307年),至今已有700余年。清朝道光年间,丁李湾有“李氏庄园”之称,远近闻名,规模宏大,房屋多达13排,600多间,人口800余人。到近现代仍有民谚“新县(集)城一圈,不如丁李湾一湾”的说法。


ia_100000655.jpg


丁李湾的建筑至今仍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300余间,门楼33个,石雕、木雕、彩绘、古井、城门、绣楼等历史遗迹160余处。1931年,丁李湾李氏宗祠是彭杨军政干校所在地,为红军培训连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,1947年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丁李湾不少民居作为特殊时期的红军后方医院,接治红军伤病员180余人。该村“红、绿”相映,古色生辉,2013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村落,并荣获“中国景观村落”称号。


ia_100000665.jpg


丁李湾为徽派风格建筑风格,木质雕刻随处可见,在走道的横梁上、门梁上或窗格上,图案上有人物,也有花鸟虫草,虽然经历数百年,仍然栩栩如生,木雕取材精良,仍无凋朽之势。在各式门楼上,石雕砖雕也处处可见,不同的门楼雕刻也不同,有的描龙,有的是画凤,有的则是牡丹,寓意虽有不同,雕工皆很精巧。在后宅里,各种花卉、动物造型的砖雕、木雕、石雕与两条屋檐、条石台阶、石礅基柱,天井格局让人感觉到清雅韵味十足。


ia_100000660.jpg


村中的弄道不但窄,而且曲折,但两边依然留出了雨水槽、排水沟,加上路面均由石块、石板铺成,看上去小巧玲珑,但功能齐全。此外,不管是从临塘的大门楼抑或弄道里大门楼进去,里边都还有若干个小门楼,这在当地叫“一环套一环”,可防御外人侵扰。

丁李湾最深的宅院,有四五进深,而据通过土改分到“知府宅院”居住的76岁老太邬嫦娥讲,这里早期的宅院,最多曾有13进深,但后来不是自然倒塌,就是被人破坏了,没有保存下来。

从“县令门楼”西侧的弄道进去,穿过两座门楼,可见几处保存相对较好的后宅,其各种造型的砖雕、木雕、石雕与两条屋檐、条石台阶、石礅基柱,天井格局的建筑手法,加上宅院与宅院间隔的马头墙,徽派风格十足。

这些宅院还有一个共有的独特设计,那就是在门楼门枕两侧、宅院屋檐下方,都有若干个内大外小的孔洞。按照李敦油等人的说法,这是为了在遭遇外人侵犯时,方便房主朝外多个方向发射火铳,“也可以朝外瞭望,观察敌情”。


ia_100000679.jpg


这里所有的门楼、宅院,均是石头做成高地基,上砌大青砖,但从一些受损的地方看,内部均为土坯,这种节省材料又基本不影响质量的工艺,被当地人称为“包青”。很多“包青”墙体依然平整完好,连裂缝都很少见。这是先人用糯米、窑灰、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做成的,可以跟砖融合成一体,非常坚固,非常耐腐蚀,也叫紫金灰,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水泥吧,现在很多人已经不会做了。

丁李湾现存的宅院中,村东的一处绣楼不能不提。与其他宅院不同,该院紧靠门楼的山墙上,大窗周围有青瓦飞檐,这房主以前是地主,每逢千金出嫁,都在这里抛绣球,平时也是戏班子唱戏的戏台,村里人就在下边的广场看。


ia_100000699.jpg


漫步在村中老院、弄道,触目所及的墙倒屋塌让人伤感,但这些风格统一的徽派建筑里,那晓风残月的清雅韵味,依然不减。


ia_100000681.jpg

旅游攻略:

1,全体免费参观

2,旅游路线:新县汽车站直达(自驾导航新县丁李湾)





分享
写评论...